July 2, 2015

第二十一期陽明醫聲 系學會會長的話

淺談系學會與醫學生現況
文/詹承翰(陽明醫學系 108 級)


入學的時候,坐在大禮堂聽著那枯燥乏味的新生訓練,腦袋裡面想著之後的大學生活:在跨入成長的另一個階段時,看到無數未來生活的片段,宿舍生活、課程、社團、各式各樣的活動,而與之前最不同的是,上大學後,所有事情開始自治跟自理,學校由主辦的角色變成輔助的角色。

系學會的組成,不外乎醫學系學生們生活的集合體。除了宿營、迎新之外,進入醫學系後大大小小的活動幾乎都和系學會有所關係。有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制服趴、醫學盃、烤雞大賽、醫夜情、學術部演講、與醫聯會合作的各式各樣 SCO 活動、交換交流活動,還有與系辦合作的系午茶、白袍、加袍、課務活動,另外有一些代表陽明醫學系向外界的溝通。

今天系學會已邁入第二十一年,即使仍有不少地方能夠再加強,不過業務上已經算是穩定的狀態。陽明的校園並不大,學生的人數不多,雖然相較於其他的學校活動的參與度是算是較高的一群人,近年來也可以發現到社團加活動已經趨近於飽和的狀態。因此,對於每個活動檢討以及在細緻度上的加強是重要的。

除此之外,一個較穩定的團體應擁有足以支持其運作之標準流程作業系統。在逐年穩定之後,系學會已經有足夠的心力去建立這套系統,當然,這也是我們可以再努力的部分。

除了較短期的活動,近年來,醫學生參與長期改革的活動漸漸興起;在我們這個世代,年輕人既有想法也相較於上個世代敢發聲,加上臉書的興起,活動資訊的傳遞遠比之前還容易。在這個百花爭妍的時代,人人都有參與創辦活動的機會,也都有選擇參與活動的權利,想要擁有豐富的生活不再是個門檻。

若身為一位陽明的新生,我認為最難辦到的事情是將個人的生活和公共的生活做完善的分割。開始住宿之後會發現即使回到了宿舍,仍會是一個充滿團體意識的空間。要在這裏發展出個人的志趣將會是一件比較難辦到的事情,在現在這個環境之下容易培養出政治家與革命家,但較難培養出一位深思型的學者。

回歸正題,今年有幸遇到兩位有想法的編輯部長,王允翬和劉上琪,致力於思考系刊的本質並改革系刊的內容,也要感謝優秀的系學會幹部群們這一路走下來的協助和貢獻。相信大家在參與系學會活動和閱讀這本系刊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系學會的用心。

寫於 2015 年 4 月 5 日

台灣醫聯會簡介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係由全國各醫學系、中醫系、後醫系、後中醫系學生所組成的學生自治團體,對於國內外事務皆深入參與,並積極推動相關議題,為現今台灣最具規模與影響力之學生組織之一,並具體展現醫學生對社會參與之熱情與動力。

本會於民國七十七年以中華民國醫學生聯合會之名稱由教育部核準成立,是全國第一個合法的跨校性學生組織;並於民國九十一年,以中華民國醫學生醫學人文交流協會之名稱於內政部登記立案,成為正式的人民團體。近年來由於組織規模的不斷成長,為求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完善的分工,遂於 2007 年進行改組,並同時正式更名為台灣醫學生聯合會(Fede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 Taiwan,FMS -­ Taiwan),簡稱醫聯會。

醫聯會為各校醫學系學生會組成的聯合組織,臺大、陽明、成大、長庚、北醫、高醫、中國、中山、國防、慈濟、輔仁、馬偕之醫學系、中醫系、後醫系、後中醫系等十二校十六系學生皆為醫聯會之成員,醫聯會之運作則受各系學生會會長監督。醫聯會統籌國內各項醫學生跨校性活動,在體育與文藝方面,每年定期舉辦大醫盃、醫學生文學獎等,提供醫學生切磋技能、交流互動的機會;全國醫學生年會、台灣醫藥學生聯合幹部培訓營等,培養醫學生多方面的視野與能力,為針對特定議題進行討論之平台。

醫聯會也統籌台灣醫學生與國際醫學生之交流活動。1985 年,亞洲醫學生聯合會(Asian Me­di­cal Students’ As­so­ciation,AMSA)成立,台灣醫聯會為創始會員國,並曾多次舉辦亞洲醫學生年會、東亞醫學生年會,為推介台灣之醫學與醫療、發展國民外交,不遺餘力。1995年,醫聯會正式成為聯合國名下世界醫學生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s­so­ci­a­tion,IFMSA)的會員國,為我國在中國不斷地外交打壓中,仍可參與之國際組織,彌足珍貴,並為台灣醫聯會的國際參與開啟了一扇大門。

2002年暑假,醫聯會舉辦世界醫學生聯盟大會(General As­sem­bly,GA),不僅強化世界醫學生聯盟對亞洲地區的關注,更向國際證明了台灣的實力,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與能見度。醫聯會透過世界醫學生聯盟平台,每年送出及迎接上百名的交換學生從事短期的醫院見習與實驗室研究;在國內方面,則在各校與社區,進行人權關懷、性健康、公共衛生、醫學教育改革的推廣活動。醫聯會為我國與國際社會,注入嶄新的脈動泉源。

我們期許醫聯會的功能隨會務的日臻成熟而更加多元化,提升醫學生公共參與的能量,讓未來的醫師與社會有更緊密的聯結,為台灣醫界與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本文取自醫聯會網站

創用 CC 授權條款